五指山:执人才之“笔”勾勒乡村振兴图景_五指山_市县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五指山:执人才之“笔”勾勒乡村振兴图景
栏目:工作动态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编辑:(责编:黄维、席秀琴) 发布时间:2022-12-15 19:50:07 点击数:0
        人民网海口12月15日电 (宋彤桐)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是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五指山依托生态优势,加快“六园”建设,推动人才入村下乡引领、指导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村貌改善;通过招商引资、选派“生态科技特派员”等举措,集聚“老中青”“新旧”五指山人的智慧,将人才“活水”引入乡村,让乡村振兴图景在广阔大地上铺展。

王兴珍介绍制茶工具。人民网 宋彤桐摄

王兴珍介绍制茶工具。人民网 宋彤桐摄

“新”“老”五指山人共同书写茶叶致富经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自然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常言道,好山好水出好茶,有着“琥珀汤,奶蜜香”特点的五指山大叶茶因此独树一帜。而提到五指山大叶茶,则绕不开“水满茶”,野生的大叶茶树广泛分布在水满乡境内,种茶、炒茶、制茶也成为当地许多百姓赖以谋生的生计。土生土长的水满乡黎族汉子王兴珍便是其中之一。

王兴珍介绍,自己1981年开始炒茶,2015年成立了黎香红茶业合作社。原材料品质好、炒茶技艺佳,是支撑他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的底气。“以前规模小,自己干,都是人工炒茶,耗时长又辛苦;现在规模做大了,带着乡亲一起干,有了机器帮忙,我们的茶产量也有很大的提升。”作为党员致富带头人,王兴珍不断带领更多乡亲加入合作社,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发展茶产业带来的红利。

王兴珍介绍,目前,共有38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户共19户76人。黎香红合作社通过收购茶青、年终奖励分红、雇佣劳动力等方式,为农户带来稳定可观的收入,在家门口吃上了“茶香饭”。

对于合作社产茶的品质,王兴珍十分自信:“黎香红的口碑都是靠客人口口相传,合作社出品的茶,靠熟客就可以基本消化。”然而,他并不一味满足现状。王兴珍关注到,随着五指山对“三片叶”产业的关注以及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五指山大叶茶必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我们目前产量在三吨左右,接下来将继续扩大。通过广泛宣传,将品牌名气打出去,进一步打开销路,未来将吸纳更多乡亲加入合作社。”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有王兴珍这样的“老”五指山人在积极推动五指山大叶茶“走出去”,也有更多“新”五指山人正在将推广五指山大叶茶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新”五指山人,来自山东的海南五指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树旺,正围绕五指山大叶茶相关产业的开发而忙碌着。

“为了推广五指山大叶茶,公司成立了五指红品牌部。此外,我们在海口、博鳌均开设线下店进行商品展示,在三亚免税店里也能看到‘五指红’的身影。不仅如此,在海南欢乐节、广交会、博鳌亚洲论坛等活动上,我们也让五指山大叶茶刷足‘存在感’。”金树旺介绍。

除了不遗余力推广五指山大叶茶,该公司还在自有园区内推动建立产学研游基地,与周边村落深度合作的旅游项目也正在规划中,“我们园区附近是新村,将近60名乡亲到公司就业,公司下设的茶厂、水厂的管理者也是新村人。”在发展过程中,五指红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雇佣劳动力、收购茶青、带动旅游等方式反哺当地经济,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促进村庄繁荣。

今年以来,五指山多次提强调,要精雕细琢茶叶、烟叶、野菜叶“三片叶”文章,努力走出一条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协同发展之路。种种信号,为推动五指山大叶茶走向更大舞台的王兴珍、金树旺等“新”“老”五指山人注入更多信心。

五指红自有野生古树茶园。受访者供图

五指红自有野生古树茶园。受访者供图

生态“科特派”的使命担当

五指山顺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天光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热爱农业、自学成才的退伍老兵。20年前,他的公司经招商引资来到五指山市;如今,经过多年耕耘,公司已拥有5个蔬菜种植基地,平均日供应量达到2万斤左右。他也有了一个新身份——“五指山生态科技特派员”。

作为一名双脚粘泥、“接地气”的“科特派”,张天光始终结合当地实际,与时俱进。他申报了“高山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与推广”生态科技特派员项目,并在畅好乡、南圣镇等地建立了500多亩的示范基地,研究并推出集成高山蔬菜绿色防控技术1套,建立了标准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还成功申报了多项国家级专利。同时,张天光还通过采用综合间套轮作、有益微生物、物理和生物诱控等技术手段,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杀虫施肥成本,还使高山蔬菜产量增加8%以上。对于自己掌握的技术,他向来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作为一名生态科技特派员,责任感驱使着他不断钻研、持续共享。

张天光的蔬菜基地里,农户正在收菜。人民网 宋彤桐摄

张天光的蔬菜基地里,农户正在收菜。人民网 宋彤桐摄

在带动就业方面,张天光介绍:“基地里的蔬菜每天都有收成,确保了上市新鲜以及居民‘菜篮子”稳定,也能保证受雇的周边村民天天有活干。我们采用多劳多得的计薪方式,大家积极性很高。”

张天光的蔬菜种植基地不仅保障了五指山的蔬菜供应,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还走出了一批懂技术的“新农人”;既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实验田,也是周边村民的“发财地”。“接下我们还要探索立体种植,在百香果下面种植高山蔬菜,争取单位面积收获更多效益。”张天光说。

像张天光一样,退伍军人王仕君也在以生态“科特派”的身份活跃在乡村振兴的致富一线。

2012年,王仕君在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校长李芳伟的邀请下,从海口来到五指山任教,一待就是10年。任教之余,他精心钻研少数民族地区风味,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发出新菜品。他研发的“海南黎苗风情宴席”“田螺焖鸡”分别被海南省烹饪协会评为海南名宴席、海南特色名菜,还开发出黎苗风味长桌宴,融入当地特色食材,推广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

2019年,王仕君被选派为五指山市毛道乡生态科技特派员。到岗后,他成立了五指山黎苗不老食品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百香果酒、五脚猪肉蛋黄粽等产品,上线爱心扶贫网、扶贫832平台、淘宝等渠道进行销售。“包粽子、打包装都需要工人,我们计件结算工钱;毛道乡种植百香果量大,品相不好的百香果容易滞销,我们通过研发百香果红茶、百香果籽油等产品,能让卖不出去的百香果在车间里‘变废为宝’”。不仅如此,王仕君还计划在多位农户家中进行林下经济推广试验,借用农户土地在槟榔树、橡胶树下种植粽叶,“我们买粽叶苗给农户种,成熟了我们再收购。”

2022年8月,科技部公布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以“科技支撑生态文明”为建设主题的五指山市上榜,也是目前海南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型县(市)。这与五指山率先在全省实施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密不可分,也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写下有力注脚。有资金、懂技术、善分享,一批批五指山生态科技特派员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实实在在推动产业发展、拉动乡村就业,让“家门口就能挣钱”成为喜人新变化。

(责编:黄维、席秀琴)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