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生态软件园“外引内聚”激活人才“引擎”_基层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海南生态软件园“外引内聚”激活人才“引擎”
栏目:基层动态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稿件作者:高懿 发布时间:2023-01-16 18:00:55 点击数:0

“刘研究员,明晚约好的直播分享,记得准时参加!”“惠佳,稍后咱们在小会议室过一遍年度工作报告的初稿。”“小刘,下一期产业研究简报的选题尽快敲定。”……

称呼有很多,人却是同一个,他就是2022年7月,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入职中电(海南)联合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联合创新研究院”)总体规划部的研究员刘惠佳,不管别人怎么喊他,他总是麻利爽快地答应,然后紧接着落实。

“我就喜欢这股工作中的热乎劲儿,回乡工作的选择没有错。”1月12日,刘惠佳一边与同事讨论着2023年的工作任务,一边围绕着2022年度总结报告会开展支撑工作,“其实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未来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与女朋友的目标一致,选择回到我的家乡海南自贸港一起‘乘风破浪’。”刘惠佳害羞地笑着说,目前他们租住在海南生态软件园附近,单程10分钟的通勤时长也让在北京生活了三年的他们幸福感倍增。

于是,这一对“学霸伴侣”,带着对未来事业的憧憬,把根扎在了海南这片热土上,每天的生活虽然简单但胜在充实。

每天,刘惠佳经过洗漱收拾,便和女朋友牵手出门,10分钟的步行路程,足够他们交流工作和商量午饭去哪吃。

“到软件园的食堂探秘美食,也是我们的乐趣之一,最近迷上了三食堂新开档口的铁板烧,以极高的性价比为我们就餐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坐在中电联合创新研究院外部天台处,谈起在园区内的生活,刘惠佳喜上眉梢,工作累时,他还会选择来到天台休息,茂密的树林,清新的空气很快就将疲惫一扫而空。

晚上下班后,刘惠佳二人漫步在园区的小道上,望向路边小区亮起的盏盏灯光,沉浸在这向往的生活中,充实、温暖,又美好。

“上学时,我也曾借助实习的机会体验过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当然也有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但是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看重的是网信产业的发展前景、公司浓厚的创新氛围、海南自贸港的成长潜能、高性价比的生活成本、极具幸福感的通勤时长等因素。”刘惠佳在谈及选择加入中电创新院的原因时,如是说,“海南自贸港对于人才的渴望和热情是超出预期的,当时过来创新院面试的时候,也切实地感受到依托海南自贸港的区位优势,中电创新院并不逊色于北上广深的‘大厂’,同样可以为我们提供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如今,刘惠佳会定时申请海南人才引进的住房补贴,这项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福利也帮助他们覆盖了一部分的生活花销。

像刘惠佳情侣这样的人才在园区内并非个例。

近年来,澄迈经过空气治理、城市绿化,加上生产要素成本低的优势,眼下拥有了良好的宜居和创业环境。一批批人才不仅带来了一支支团队、一个个项目,也正在带来一条条产业链和新兴产业制高点。

“省、县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不仅条条是干货,也不乏‘真金白银’。我们也接收到越来越多本地学子的简历,说明海南自贸港的影响力正不断提升,此前我司在海南‘百场万岗·四城同办’2023年校招活动武汉专场上的收获也是不少。”中电联合创新研究院人力资源经理王辉坦言,现在有很多本地人才纷纷回琼建设家乡,是个好开头,但后续的良性发展还需要园区成熟的配套设施和管家般的优质服务。

正如中电联合创新研究院副总经理郑世普所言:“园区管理局和企业关系其实很简单,管理局就像是我们的‘娘家人’。”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自身的实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入驻园区三年时间,中电联合创新研究院在重大工程项目技术攻关、科研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业绩,这些离不开园区管理局的支持和帮助。”郑世普说,园区不断优化服务,建立企业服务专员机制,从政策的及时传达,到企业问题的及时协同,很多时候只需一通电话就能解决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切实助力入园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筑巢引凤”,园区也在人才服务工作方面不断提速前进。自2018年5月13日推出“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以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园区人才服务窗口已受理2334份人才落户资料,其中已受理园区企业人才落户资料1204份,已办结园区企业人才落户770人,人才引擎不断激活。

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园区日益清晰产业定位。“随着企业的不断入驻,人才的不断涌入,在政策明确、保障支撑的基础上,园区也在不断完成‘从单纯注重企业数量,向更加注重实际在琼从业数量的转变’。”该园区管理局副局长高辉表示,要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凸显、自主创新动力强劲、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开放协同持续提升的发展格局。

一处好土壤,种出澄迈声名远播的优质农产品,孕育一方生态。如今,一株生长迅猛的数字产业之树,也正节节向阳生长。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