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绘暖景,人才助力启新程——记定安县夕阳红“候鸟”人才工作站党支部_候鸟人才工作站_候鸟人才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互助养老绘暖景,人才助力启新程——记定安县夕阳红“候鸟”人才工作站党支部
栏目:候鸟人才工作站 来源:定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5-22 点击数:0

在定安,有这样一个机构,因地制宜创新居家互助养老模式,积极拓展“越冬及旅居”养老思路,不仅帮助“候鸟”老人,同时也带动当地老人,帮助他们实现退休后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又解决了“候鸟”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给他们带来的孤单、无助、无聊等方面问题,它就是定安县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

图片

在这个中心,成立了一个中共定安县夕阳红“候鸟”人才工作站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夕阳红党支部”),它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挖掘“候鸟”人才,积极组织引导“候鸟”离退休干部参与社会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被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评为省级优秀“候鸟”人才工作站。

坚持党建引领

凝聚“候鸟”人才力量

夕阳红党支部重视自身建设,积极整合有限资源,改造约700平方米场地打造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党员活动室和“候鸟”人才工作室,为“候鸟”党员正常参与组织生活提供了条件。

图片

与此同时,党支部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分5个党小组,各党小组严格执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员学习制度,并积极发动长期居住在定安的“候鸟”人才党员转接组织关系,利用工作联系群加强党员沟通交流,保障“候鸟”人才党员正常参与组织生活。

图片

“目前我们常态化联系服务的‘候鸟’人才达653人,其中高级职称153人。”夕阳红党支部书记付子云介绍,他们运用“党建+人才”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吸引广大“候鸟”在人才库中登记在册,凝聚“候鸟”人才。

聚焦服务保障

创新互助养老模式

夕阳红党支部创新互助方式,坚持抱团养老理念,在定安多个小区设立夕阳红服务站,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作用,组织志愿者为老弱病残、孤寡老人提供24小时上门无偿服务;创新设立老人“爱心食堂”“爱心专车”,解决“吃饭难”“出行难”问题。

图片

此外,党支部还创新设立了社区老年教育学校,组织近60名不同专业的艺术老师开设近30个兴趣班,涵盖国学、打拳、舞蹈等多个领域,超过3000人接受教育,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相互交流、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

图片

“我们是海南第一家公益性质的互助养老民间组织。”付子云说,通过联系群及时了解解决“候鸟”人才各种生活需求,建立起左邻帮右舍、楼上帮楼下、年轻帮年老的和谐互助养老模式,他们搭建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帮互助”的养老平台,服务范围覆盖定安县33个小区,受益人数达3万余人次。2019年,定安夕阳红居家互助养老服务项目荣获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搭建平台载体

激发“候鸟”人才活力

夕阳红党支部以支部联建为平台,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对接会等方式,搭建起“需求端”和“供应端”沟通对接桥梁,组织引导“候鸟”人才在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图片

在教育事业方面,推荐6名“候鸟”人才成为县关工委关心下一代辅导员和县妇联顾问,连续5年在定安中学、雷鸣中学等6所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同时组成党建国学宣教组,深入社区和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国学讲座6次。

在乡村振兴方面,组织“候鸟”农技专家深入乡村进行种植养殖业指导活动6次,先后组织约70人参与县相关部门召开的“候鸟”人才工作会5次。

图片

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举办“庆元旦 迎春节”“候鸟”人才大讲堂等多个大型文艺和公益活动,参加人员超过3000人,“候鸟”人才们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充分展现出老年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夕阳红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传承传统孝悌文化,弘扬雷锋精神,开创为老服务新模式,为解决老龄化养老难题闯出了一条可复制的新路,更为维护社会稳定、小区和谐、家庭和睦奠定了基础,为创建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提供了经验。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