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评论三 | 海南人才评价新标准杜绝简单“以帽取人”
栏目:权威发布 来源:南海网 发布时间:2020-09-29 点击数:0
日前,《海南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2020)》印发实施,研究发现,相较于原标准,《分类标准(2020)》取消了“南海名家”“南海英才”等“南海系列”育才计划人选的高层次人才认定“资格”。取而代之的是把高层次人才划分为A、B、C、D、E5个类别并从热带农业、旅游业等15个行业领域分类精准评价人才。
海南人才评价新标准是切合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凸显了坚持需求导向,从实际出发,把人才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的智慧。“南海名家”“南海英才”“南海工匠”等系列育才计划实施于海南自贸港正式起航前,虽然有力地培养了相关领域本地人才,但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和评价需要与时俱进。
人才评价不仅对海南在科研、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导向作用,而且对人才个体发展和人才队伍整体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南制定高层次人才分类新标准不但及时且非常必要。更重要的是,“南海系列”育才计划不再被列入分类标准,也释放出海南人才评价新的信号,即坚决杜绝简单“以帽取人”,选择以贡献论英雄。
长期以来,在国内引才取才存在着“以帽取人”的弊病,“长江学者”“杰青”“青千”“万人”“百人”等等,这些原本为延揽或培养海内外学界精英的各种人才工程或计划,一度被异化为“头衔”和“荣誉”,并与工资待遇、项目评审挂钩,导致奋斗在一线且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回报,更无法脱颖而出充实人才队伍。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了关于防止“帽子满天飞”、按贡献评价人才的重要指示,中央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明确要求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强调不将论文等作为人才评价的限制性条件,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三唯”倾向,树立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的导向,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此番海南人才评价新标准的出台,正是对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央部署的坚定落实,也宣示了海南坚决破除人才评价唯“帽子”倾向,以贡献论英雄、按贡献评价人才的价值取向。在告别引育性人才“帽子”同时,仍然保留了能够反映人才为某领域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取得重大成就的荣誉称号等“帽子”。毫无疑问,这是人才观念的理性回归。
随着人才评价新标准的实施,在以贡献论英雄、按贡献评价人才的环境影响下,必定能够营造出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出彩的氛围,激励人才不能躺在历史功劳簿上“无所作为”,而要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再创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南自贸港最终成为人才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大舞台,不断汇聚创新的合力。(忆昭阳)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