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引起强烈反响_ 工作动态_三亚_市县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纪念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引起强烈反响
栏目: 工作动态 来源:崖州湾国家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3-12-20 点击数:0

 连日来,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的召开,引起了强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科技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海南日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对座谈会的召开,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报道,网络媒体进行了广泛转载传播,百度搜索本次座谈会相关词条结果超过30万条,相关新闻报道持续刷屏,掀起多轮宣传热潮。

 

image


科技日报以《纪念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座谈会举行》为题,对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的致辞进行了报道。李家洋表示,50年来,我国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于解决世界上的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后的50年甚至更远,在发现“野败”不育野生稻的土地上,我们继续扎根南繁沃土,赓续育种精神。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于去年9月份正式成立,是农业种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担着重大的使命,要出好成果,出真成果,要加强协同合作,集中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努力发挥好国家实验室龙头和支柱作用。

 

image


科技日报还报道了《种子生物学(英文)》(Seed Biology)创刊情况。期刊主编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发育生物学家杨维才研究员担任。于2022年5月试刊上线,2023年11月正式收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同意创办的批复,旨在成为一本严格遵守同行评审的国际旗舰期刊。期刊拥有世界一流的编委团队,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7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美国科学院院士1名、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等,均为长期从事种子生物学研究的顶尖科学家,在Science、Nature、Cell等权威刊物发表过重要论文。

 

中国新闻网以《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科学家聚三亚共商南繁未来发展》为题,对座谈会进行报道。报道指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50年前,袁隆平院士团队在三亚南红农场发现花粉败育型“野败”野生稻,使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为可能,南繁北育在短短三年内促成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袁隆平院士曾多次提到“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南繁为中国粮食安全、世界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次座谈会旨在弘扬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谱写南繁精神新篇章,进一步通过全国大协作,共建共享共用,推进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为国家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中国新闻网还重点报道了农业科学家们为南繁育种未来发展的献计献策。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说,如今有了明亮宽敞的实验楼、高端的实验设备,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育种接班人,希望能够早日培育出兼具较高水平的丰产性、优质性、抗性和广适应性的超级水稻品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说,种质资源和育种创新体系的改进是育种科学研究的源头,中国目前尚未形成资源、基因、技术、品种、示范推广和产业化的创新模式,因此要促进全国性的资源共享、完善育种政策体系机制,通过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推进中国育种体系的更新和完善。

 

海南日报在头版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拓展产业化应用 坚定不移推进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对座谈会进行报道。海南省委书记冯飞代表海南省委、省政府向9名为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团队)代表献花,赠送“纪念杂交稻50周年宣传册”。冯飞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问题。发展种业是海南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政治责任,也是构建海南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种业、深海、航天“三个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要坚定不移推进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把南繁基地和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好,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积极贡献。要进一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加大科技协作攻关力度,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等方面形成更大合力,推动海南种业向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变。要进一步拓展产业化应用,打造优质农产品现代化产业链,支持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和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要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更加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加强联合办学和人才联合培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索更加开放、灵活、有效的国际合作模式,让杂交水稻更好造福世界。

 

海南日报还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发挥好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龙头支柱作用》为题对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李家洋院士的讲话做了报道。李家洋主任围绕杂交水稻成功经验、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发展,推动国家种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展开分享。李家洋表示,要总结杂交水稻的成功经验,依托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有效聚集全国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单位和地方资源优势,构建一流种业创新链条,进一步加强攻关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未来将加强种质资源挖掘、保护与引进创新,聚焦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让好成果助推产业发展。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已在多个领域集聚了一批院士和高级科学家,希望各单位、团队继续支持科研教学人员及学生到实验室发展,为续写中国种业科技新辉煌注入新动能,为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海南日报还对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国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做了报道。签约仪式上,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李家洋院士强调,国家实验室挂牌成立一年多来,已组成水稻、玉米、大豆、生猪等12个科研大团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科技战略力量;国投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国投种业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服务“国之大者”的使命和担当。下一步,双方将围绕种业科技、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探索“科研、产业和资本融合发展”的合作模式,助力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孵化,实现互利共赢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力国家种业振兴战略。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以《国际水稻研究所祝贺我国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为题报道了国际水稻研究所对座谈会的贺信。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Ajay Kohli在贺信中表示,杂交水稻的推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1979年杂交水稻首次在美国开花结果,到2007年菲律宾和非洲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解决粮食和发展经济战略决策来抓,截至目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已有60多个国家引种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外推广面积达300多万公顷,50年来,国际水稻所与中国联合,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主导了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调试工作为国际水稻所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