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带一路共成长 外籍科研人员的“科技城时光”_ 工作动态_三亚_市县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与一带一路共成长 外籍科研人员的“科技城时光”
栏目: 工作动态 来源:三亚传媒 发布时间:2023-12-29 点击数:0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10年来,中国已同8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逾万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支持中外科技人员实施联合研究项目达千余项。

 

在崖州湾科技城,海南大学南繁学院王华锋教授的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科研创新团队)由十余名中巴科研人员组成,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火龙果研究:一是延长水果的保质期;二是生产的超级火龙果可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火龙果种植在巴基斯坦逐渐兴起,但受限于种质资源、种植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存在产量低、储存时间短等问题,导致当地农民种植火龙果积极性不高。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推动下,卡玛等巴基斯坦籍科研人员来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进行科研交流。在学成归国后,有望帮助当地巴基斯坦人民提高火龙果品质和产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来三亚是因为这里具备完善的科研设施,可以让我们进行很多研究工作,帮助我在三亚实现科学梦想。”来自巴基斯坦的海南大学南繁学院博士后卡玛博士说:“我们采取传统实地种植搭配基因技术研究的方式,更好培育超级火龙果,这两种研究方法缺一不可。我想在完成研究后,回到我的国家,努力把这项技术推广给巴基斯坦人民,这样他们就可以生产超级火龙果。”

 

海南大学南繁学院的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达里亚汗说:“共建‘一带一路’对我的国家意义重大,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很多益处,它不仅连接了中国和巴基斯坦,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建设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和一些农业方面的合作,这对两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在海南大学南繁学院的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阿米尔看来,中巴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巴基斯坦现在的变化很大,很多科研和建筑行业相关从业人员也加入了在巴基斯坦的中国公司。他说:“能看到中巴两国通力合作,真是太好了。”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