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灰塑 文昌传统建筑的非遗美学_文昌_市县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千年灰塑 文昌传统建筑的非遗美学
栏目:工作动态 来源:文昌人才 发布时间:2024-01-25 点击数:0
图片

近日,文昌灰塑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记者 李昊 摄

斑驳古旧的颜色,灵动奇趣的造型,千百年的侵蚀风化,却更增添灰塑的美感。近日,文昌灰塑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文昌灰塑是文昌历史文脉之一。“灰塑承载着文昌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见证了文昌社会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迁。保护与发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延续民族的智慧与血脉。”文昌市文化馆馆长曾小宁说,近年来,随着建筑形式变化,这一流传1100多年的文化珍宝遭遇发展瓶颈,文昌灰塑传承人们在技艺传承中,不断创新、求变,为灰塑寻求发展新路径。

2024年1月19日,记者走访文昌东阁、会文等多个村庄的民居,这些琼北民居宽敞明亮,特别是灰塑壁画让人眼前一亮,不舍得移步。只见灰塑壁画色彩艳丽、造型奇巧,主题积极向上,极具浓郁地方特色。

灰塑是文昌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文昌人建造砖瓦房时,喜好在房子上做灰塑,房子大厅内则绘制灰塑壁画,承载着主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盼。在灰塑中,“云鹤”是最早出现也是流传最广泛的鹤吉祥图像之一,仙鹤在云间飞翔,也寓意“长寿延年”的美好愿景。

灰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很高的民间美术艺术价值,其传统纹样图案通常是对人物、动物、植物、日月星辰进行极度抽象化的结果。灰塑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纹样,不同的图案也反映了时代不同审美、地区的风俗习惯,工艺水平和审美意趣。

“把这个形象做在房顶上,教育子孙后代要像蛟龙一样,努力奋斗,突破劫难,最终取得成功,是望子成龙的意思。”许达联说,蛟龙、祥云、牡丹等吉祥元素通常是灰塑的取材点。例如,正厅主梁正下方常雕刻仙桃、牡丹、花篮等图案的灰塑;屋檐、屋脊上,则常常装饰着广曲蛟、圈草尾、祥云造型的灰塑。这些灰塑用石灰造型后,再上色,形成漂亮的彩塑,具有美化效果。

许达联介绍,目前文昌有壁画师约30人,但真正掌握灰塑技艺的仅3人,其水平在海南堪称一流。这些灰塑艺术家除了在我省各市县接活,不时还被海外华侨邀请到国外绘制灰塑壁画,为华侨一解乡愁的同时,将这门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传播得越来越远。

“应该把灰塑艺术好好传承给下一代,这毕竟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祖业,同时也是维系着我们的根脉。”许达联说。作为海南灰塑大师,许达联的作品在岛内外都有分布,特别是文昌乡镇建筑的灰塑作品较为集中。
在文昌,一条老街就是一部历史;一处灰塑壁画就是这部历史的文脉。文昌孔庙、韩家宅、十八行村古民居等大量古建筑中,至今仍保存着精美的灰塑壁画。值得一提的是,文昌孔庙的灰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依然完好。韩家宅的灰塑壁画,将当年家族的兴旺发达和先人下南洋创业史描绘得惟妙惟肖。这些色彩、图案丰富的灰塑,是现在的传承人学习的样本。

“如今,在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在乡村,人们大多也是建楼房,传统建筑越来越少,民居壁画式微。如何让文化瑰宝得以传承,让更多人认识灰塑,进而传承保护好这门手艺,这是我这几年常常思考的问题。”


“过去,我们绘制灰塑壁画,用的原料是螺壳、珊瑚石、石灰粉、草、纸等混合物,色彩只有土黄、土红、奶蓝、墨色四种基本色,具有抗风雨、耐高温的优点,可以留存数百年。”许达联说,随着时代发展,他博采众长,开始混用水彩、丙烯等颜料,色彩更加艳丽。这种新的变化,为民居壁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除了木结构的砖瓦房,其实楼房一样可以做灰塑。”许达联说。记者看到,许达联在老家建了二层小洋楼,屋里屋外都绘制了精美的灰塑。“我就想做个表率,希望更多的居民家用上灰塑,美化生活。”
海口寰海阁骑楼建筑博物馆酒店老板韩升很仰慕许达联,装修时特意请他来绘制了很多灰塑,让这项传统艺术再现光彩。许达联也希望借此机会,让灰塑走进省会城市海口骑楼老街这样的网红旅游景点,让更多人看到灰塑的美。

记者看到,该酒店通过各式的灰塑装饰,多维度解构东方传统艺术,成为海口骑楼老街的“文艺复兴”。从酒店门头的“喜雀报喜”、大堂的“五福临门”,至露台的灰塑群雕,一幅幅优美别致的灰塑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世人看到灰塑旧工艺新创作的可能。

三年前,许达联在海口898艺术村设了工作室,既方便承接项目,又有利于展示灰塑作品。

许达联和其他灰塑艺术师还创新地将创作从墙上搬到木板上,方便移动和携带。下一步许达联还打算创作立体灰塑作品。
近年来,许达联积极参与海师联东美育浸润行动,向学生们传授灰塑知识和工艺,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领略到灰塑的魅力。他希望灰塑在一代代学徒手中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在文昌市委组织部、人才发展局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11月,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对口支持文昌市联东中学项目入选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2020年8月6日,该项目正式在联东中学挂牌,由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文昌市博士服务工作站入站会员周春花博士主持。

项目启动后,海南师范大学与文昌市联东中学围绕美育课程教学、美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等4个方面的内容,开设了“传统书画”“文昌传统民居文化”“传统手工艺”和“综合材料绘画”等4个工作坊,开发了中国画、灰塑、纸艺、定格动画和景泰蓝掐丝工艺画等美育专项课程。

2021年6月11日,由文昌市委人才发展局、文昌市教育局主办,文昌市博士服务工作站与联东中学联合承办的“2021年文昌市‘传统艺术进校园’之灰塑艺术设计与制作人才传承活动”在联东中学举行,文昌市非遗传承人许达联先生携10余位民间灰塑艺人走进联东中学开展教学。通过实施“传统艺术进校园”之灰塑艺术设计与制作人才传承活动,将传统艺术引入校园,发挥灰塑艺人与中小学老师各自的长处,融合灰塑工艺与文化传承,培养出更多的灰塑人才,为培养更多灰塑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奠定基础。其后,来自文昌中学、文昌实验中学、东阁中学、翁田中学、冯坡中心学校等学校的美术老师们,每到周五下午,都热情饱满地参与到灰塑艺术学习活动中。

2021年10月29日下午,文昌市博士服务工作站、文昌市教培中心特别邀请联东中学的美育浸润团队,参加“文昌市博士大讲堂”,分享美育浸润行动的经验。

2021年12月17日,中共文昌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到联东中学调研指导区域教师的灰塑人才培养工作。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文昌市博士服务工作站入站会员周春花博士,文昌市美术教研员黄保旭,联东中学副校长冯小强,灰塑传承人许达联及其灰塑团队成员参加活动。

2022年5月31号海南省政协副主席史贻云率省政协调研组到美育浸润实践基地文昌市联东中学调研美育工作开展情况。海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吉冬梅、专职副主任林媚,文昌市委书记龙卫东,市政协主席邢彩虹,市政府副市长韩亮,市政协副主席林叶,市政府教育总督学黄有宝参加调研。

2022年7月7日至8日,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宋乃庆教授一行到联东中学考察指导“美育浸润行动”工作,大力赞赏了联东中学的美育工作。

2022年3月18日,文昌市美术教研员黄保旭、非遗传承人许达联、灰塑学习小组美术教师们相聚联东中学,开展了文昌灰塑学习阶段性成果汇报活动。

参与美育的学生也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绩。在海南省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联东中学荣获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其中,《文昌灰塑传统民居工作坊》荣获海南省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第一名,陈胜显老师的《文昌传统灰塑艺术的乡村美育工作坊》荣获优秀案例一等奖。

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在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和关心下,文昌的灰塑传承人培养在稳步推进中,适逢此次文昌灰塑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加增加了多方力量团结一心,以实际行动参与灰塑文化传承,致力于打造“文昌名片”式的城乡文化品位的决心和信心。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