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的年轻人|海南大学学子闪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展现海南科技后备力量_基层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自贸港的年轻人|海南大学学子闪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展现海南科技后备力量
栏目:基层动态 来源:南海网 稿件作者:陈婧 发布时间:2024-02-29 点击数:0

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获奖名单公布。海南大学学子在这次竞赛中表现亮眼,2金2银5铜的佳绩,展现了海南科技后备力量。其中,“微观生命之眼——首创维护海洋环境安全的微生物快速智检装备”获得高教主赛道金奖。

  一直以来,微生物感染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少困扰。海南大学学生商文楷及其团队在指导老师万逸的指导下,以此为出发点,致力于开发一款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的国产设备。他们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走访,了解到应用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产品性能,最终成功打造了一款全自动微生物快速智能检测产品,为微生物感染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项目成功的背后,藏着团队成员们的日日夜夜,蕴含着海南的青春力量。

image

团队成员参赛合影。海南大学供图

  跨学科融合,创新火花四溅

  “我一直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类活动,自从大一加入这个团队后,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科研热情。”朴诚书院2020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商文楷对科技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团队的“小白”成长为本次大赛的项目负责人,带领队友不断突破,砥砺创新。

  与商文楷一同参与项目的还有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他们中有的来自水产养殖学专业,有的来自工商管理专业,还有的擅长会计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大二时有幸听了一场与该项目相关的讲座,就被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于是我主动提交了报名申请表。”乘风书院2021级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于浩然说道,最终经过层层选拔,于浩然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在项目中负责相关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从多维度去思考和创新,同时杜绝以功利性为目的做项目,才能收获创新创业项目本身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天工书院2021级会计学专业汤璟珩也说道,不同专业的伙伴,带来了多维度的视角。

  不同的专业,相同的创新精神。从项目的初步构思到最终的完善,再到最终参赛获奖,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猜想与验证,这些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相互碰撞,为项目的推进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中,学校和学院也全力支持项目的推进,为他们提供了研讨、演练的场地和设备,使得团队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

image

团队成员在做实验。海南大学供图

  项目推进与青年成长并行

  创新创业类大赛的备赛过程是漫长且枯燥的,项目推进的过程困难重重,团队成员们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羽翼渐丰。

  “每当焦头烂额时,我都会积极与实验室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们交流,同时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寻找相关行业的专家共同研讨,以期获得更多更细的对内对外数据,同时有效借鉴成熟经验,精准分析并把控整体流程,从而使得分析结果落地生根。”商文楷说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拓宽了视野。

  “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快速熟悉、适应并融入项目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团队成员王诺嫣说道。作为天工书院2021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少项目的专业术语对于王诺嫣来说相当陌生,在指导老师和伙伴们的指导下,她很快了解了项目的相关内容。“随后,就是要利用工商管理专业基础,发挥专业优势,捕捉最新市场讯息,准备好市场分析和路演答辩,将项目的独特之处完美呈现。”最后,王语嫣负责的市场分析和路演答辩部分可谓如虎添翼。

  他们不仅需要克服技术难题,完善项目方案,同时还要应对繁重的课业压力和竞赛挑战。“在准备全国比赛时恰好也是课业任务最繁重的时候,我制定了‘每日计划’,学会了通过提高效率来保证项目和学业的完成量,做到了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乘风书院2022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杨佳仪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团队成员们取长补短,不仅推进了项目,自身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微观生命之眼”项目在全国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金奖的殊荣。“我们希望这款产品能够成为养殖户的得力助手,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并应对病害问题,减少经济损失。”商文楷表示。他也强调,作为在校学生,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实践项目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

  现在,项目还在持续优化,为全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期待更多的海南青年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