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商业航天将迎来火箭“出厂即发射、回收即复用”_文昌_市县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文昌商业航天将迎来火箭“出厂即发射、回收即复用”
栏目:工作动态 来源:南海网 稿件作者:吴岳文 编辑:吴宇斐 发布时间:2024-05-29 点击数:0

  5月28日,记者从在文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获悉,今年,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将实现常态化发射。下一步文昌国际航天城将加强提升商业航天大规模火箭发射回收能力,形成“出厂即发射、回收即复用”的创新模式。

  资料图:这是3月6日在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拍摄的一号发射工位。

  文昌国际航天城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点园区,是国家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基地、航天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副局长肖琳介绍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发展。记者 吴岳文 摄

  据了解,文昌国际航天城有着独特优势。一方面是区位优势。这里的纬度、射向、落区、交通,对于重型、可回收火箭都是最佳选择。另一方面,这里有海南自贸港与商业航天促进政策的叠加优势。为产业的创新与全球发展,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独特环境。同时,这里有先发优势。依托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加紧构建“火箭、卫星、数据”产业链。还有协同优势。积极探索产业链垂直整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加速融合。

  “经过近4年的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发展迅猛,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排名海南重点园区的第一、第二位。”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副局长肖琳介绍,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现阶段,已完成一百多亿元基建投资;园区主干路全线通车,次干路网已开工建设;产服中心已投入使用,众创空间迎来园区企业陆续进驻;人才房、商业办公等城市综合体项目部分楼栋已封顶;学校、医院配套设施完善齐全。

  文昌国际航天城日新月异,航天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加快搭建。2023年8月,文昌航天超算中心试运行;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卫星总装测试厂房、火箭装配厂房、遥感卫星应用产业综合信息与服务平台投入使用。

  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地。文昌国际航天城与国家航天局、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星网集团、中国科学院等一批航天系统和中科院系统的十多个院所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实质性落地。

  创建新型研发机构。文昌国际航天城与国家航天局合作,设立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打造我国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的主渠道和国际重要的卫星数据与应用服务集散地;同时,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工业大学文昌卫星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深空探测实验室文昌基地相继成立。

  产业发展,文昌国际航天城重点面向三个链进行打造。

  火箭链。文昌国际航天城与多家火箭龙头企业签订了产业投资协议,推动合作产业项目落地,并同步谋划共性平台建设。

  卫星链。打造卫星超级工厂,将传统航天生产模式与现代工业流水线生产相结合,2025年前实现“单机进来,整星出去”,2027年实现“元器件进来,整星出去”。

  数据链。充分发挥卫星数据汇聚优势、跨境服务优势等,积极推进航天数据跨境传输,打造航天数据及产品服务进出口基地。探索建立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先行示范区。

  航天+旅游。园区升级改造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计划今年10月相继开馆;建设数字文化馆、陨石馆;串联火箭厂房、卫星厂房等产业资源,打造工业旅游线路;与中旅集团合作,推动航天主题乐园项目。

  对于未来的发展,肖琳表示,将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提升新一代载人航天、重型可重复使用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保障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商业航天胜地,今年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将实现常态化发射,将加强商业航天大规模火箭发射回收能力,形成“出厂即发射、回收即复用”的创新模式。打造航天产业集聚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构建以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打造国际合作根据地,推进“数据出海”“卫星出海”,推动宇航产品、卫星应用服务“走出去”。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