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五个全力” 扎实推进人才工作_文昌_市县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文昌:“五个全力” 扎实推进人才工作
栏目:工作动态 来源:中共文昌市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08-08 点击数:0

人才兴则事业兴。2024年以来,文昌聚焦产城融合需求,紧密结合航天、渔业等产业发展,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推进人才引育工作,努力营造人才资源广泛集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智慧充分涌现的良好局面,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文昌国际航天城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全力构建“1+N”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不断优化人才环境

坚持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切入点,对文昌现行政策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完善、提档升级,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2024年年初,制定出台《文昌市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为全市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奠定“1”的基础。相继印发《文昌市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实施办法》《文昌市“椰乡人才”评选项目实施办法》《文昌市从优秀村(社区、居)“两委”班子成员中考试选聘任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办法》《文昌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等8个政策文件,初步形成具有文昌特色的“1+N”的人才政策体系。

二、全力打造引聚人才“强磁场”,不断激发人才活力

文昌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原则不动摇,持续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力度,结合热带农业、现代渔业、航天等我市特色主导产业,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在引才聚才方面持续发力,为推动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一是“闻时机”,把握重要节点,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共30场,累计提供岗位11700个。举办“聚四方之才 共建全域航天城”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近800个岗位。二是“问需求”,主动上门引才。动员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海南商发等用人单位,结合人才需求实际,赴哈尔滨、长沙、成都等多个城市高校举办“百场万岗”等招才引智活动。三是“强平台”,加强文昌籍博士、专家的联系,组织2024年文昌籍博士专家座谈会,邀请来自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等30多名文昌籍博士专家参加,进一步凝聚不同专业领域文昌籍博士专家力量,从多角度多环节为文昌经济社会发展靶向服务。四是“补短板”,加强柔性引才。2024年上半年,3家市直医院柔性引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13名,其中认定C类高层次人才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通过“‘候鸟’人才义务教育服务项目”柔性引进1名高层次人才主持名师工作室,为全市教育医疗系统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三、全力推进“充电”工程,不断助力人才成长

文昌瞄准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返乡青年等重点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人才“充电赋能”,不断提高人才竞争力和人才队伍综合水平。一是开展各项人才培训,不断夯实能力水平。为提高全市17个镇乡村振兴产业技术和农民种植技术水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市博士服务工作站、市专家联合会联合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先后共组织11位博士、专家开展“组团式”“结对子”下乡帮扶,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二是注重激励,激发创业活力。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笔1774万元,扶持个人自主创业者7人、小微企业及商户8家,带动就业137人。三是精心“筑巢”,待“雁”归来。开展大学生寒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和第10期“蜜蜂计划”大学生毕业见习活动,为64名文昌籍返乡大学生进入机关单位见习,建立文昌驻外学子联盟,汇聚全市各高中的团委书记、团支书共95人,为青年学子们提供交流平台,让更多青年学子关心家乡发展,积极参与文昌建设。

四、全力打造人才“蓄水池”,不断汇聚人才发展动能

文昌坚持以产业需求导向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创造更优服务环境,打造人才“蓄水池”,以高质量推动各类专家人才发挥作用,为社会各界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一是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加快冯家湾渔业创新研究中心、航天技术创新中心等人才高地建设,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助推渔业产业现代化、南繁水产种业发展,全面推进航天火箭技术生态链、卫星技术链和数据应用链的构建,其中依托航天技术创新中心的深远海空间观测团队在2023年度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评选中被评为国内领先人才团队,依托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的智慧发射场团队和发射工位统型团队及火箭回收团队、依托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文昌国际航天城航天产业园区建设人才团队被评为海南省人才团队,空天信息研究院通过2023年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同意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是打造海外新生代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多维度助力企业孵化,为港澳青年和海外华人华侨来文昌创业兴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给予房租免费、水电费补贴、购置办公设备等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入驻企业68家。三是组建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在全市中小学、教培中心初步建立了15家重点学科全覆盖的名师工作室,开展沪琼教学交流、省市联合教学研究、校内课堂诊断、教师对口帮扶等工作,充分发挥了名师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拓宽教师发展渠道,为促进文昌教育发展提供强力措施和保障。四是巩固省级示范站点。充分发挥清澜、龙楼两个省级“候鸟”人才工作站载体作用,实现“候鸟”人才入库1294人。积极引导“候鸟”人才工作站创建创业孵化基地,着力将“候鸟”人才工作站打造成人才服务综合体。开展“候鸟”人才进校园支教活动,助力文昌教育事业发展。创新性开设“候鸟”积分银行,引导“候鸟”人才通过服务兑换积分。借助党建工作优势,与东阁镇侠夫、凤山、天伦等村委会形成党建结对帮扶。发挥“候鸟”人才文学艺术特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积极发动广大“候鸟”参与消费帮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五、全力培育“拴心留人”沃土,不断强化人才服务保障

文昌坚持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让人才事好办,把人才事办好,尊才、爱才、重才氛围日益浓厚。一是持续优化提升人才服务。举办第十届南洋文化节“青年文昌”座谈会,邀请近40名海内华侨青年和本土创业青年齐聚一堂,鼓励青年人才选准个人事业与文昌需求的结合点,发挥个人之所长、燃烧人生梦想。各部门将为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和安居住房创造便利条件,为来文昌的人才提供“一站式”临时住宿、就业创业指导、政策信息、培训交流等服务。二是送政策到“家门口”。每月定期开展人才政策进园区的活动,通过“送政策”的形式,为企业和人才详细介绍了文昌当前的人才政策红利,通过“广覆盖”的生活津贴,“零门槛”的人才落户、“立体式”的住房保障等,解决企业和人才“政策不知晓、找不到、不会用”的问题。三是落实人才政策激励保障。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和住房保障等各项服务。全市半年来共受理住房补贴申请293人次,发放住房补贴约268万元。四是筑梦驿站,服务青年人才。文昌开展“青年(人才)筑梦驿站”公益项目,为前来文昌求职面试的外地青年人才提供免费住宿,目前已帮助5位青年人才,营造了文昌爱才的青年发展友好环境。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