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酷啦!这些年轻人正在“接棒”东方非遗→_东方_市县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太酷啦!这些年轻人正在“接棒”东方非遗→
栏目:工作动态 来源:东方人才微信公众号 稿件作者:东方市融媒体中心整合 发布时间:2024-12-28 点击数:0

沉寂了三年的李子柒回归大众视野,通过她的作品,世界看到了大美非遗。也让许多年轻网民纷纷大赞。

0b3dc6fadeb4622acaabafc5f1350ffd

当年轻一代与古老非遗相遇

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在东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揣着对非遗的热爱与尊重,积极加入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之中。


苦学技艺,成为非遗传承人

也为相关产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来自东方市东河镇旧村的符慧莉,是一名90后黎锦服装设计师,也是海南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东方市代表性传承人,今年她携海南黎锦登上湖南卫视,更曾多次参与央视纪录片录制。

学习黎锦数年,符慧莉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非遗传承,而是以创新为黎锦注入新鲜血液,设计出黎锦小鹿等文创产品,不仅获得2023年海南省第八届旅游商品大赛银奖,还入选“海南100件最爱伴手礼”。同时她还将传统的黎锦与日常的耳饰、提包相融合,让黎锦可以深入年轻人的生活。

701a8a2f04b201ce37df29ab37acebaa

符慧莉设计的黎锦文创产品。@阿诗黎家手工坊

为了让黎锦从“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符慧莉还成立海南黎家工坊文化有限公司,带动东方将近2000名织娘以黎锦致富。“织娘一个月工资有三千多、四千,更优秀的织娘可以一个月卖出一万多元。”

在玉龙村,同为90后的符仁玲、符仁健两姐妹从小跟随黎锦技艺市级传承人的母亲符现相(白玲)学习黎族织锦技艺。为了传承黎锦,母女三人开办了白玲黎锦专业合作社,召集了村里20余名织娘,专门生产和销售黎锦织物。

而为了更好地展现黎锦魅力、拓宽黎锦销路,符仁玲还参加了2024“东方织娘”电商体系建设项目-个人IP养成培训班,开通了“黎锦三代人”的视频号,短视频中介绍制作精巧、色彩鲜艳的黎锦和展现动听悦耳、充满生活气息的黎族歌谣。

f69b29c90903aec14def7a4fc68c1845

东方织娘符仁玲视频号账号截图

作为拥有三千年历史的海南非遗,黎锦纺织技艺向来传女不传男。但作为黎锦技艺市级传承人符拥妹的儿子,符其荣从小就耳濡目染地接触到黎锦,因此大学毕业后他返乡创办了东方大田美孚黎锦技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荣获“2023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新青年”称号。

“我们可以说是黎锦世家,世世代代都会织黎锦。”符其荣说,他从小看母亲织锦,大学时便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传承和发展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技艺。“以前,黎锦只是我们日常穿的衣服;现在,黎锦成了走向世界的商品。”

e56fc763f24ef4447154e0f5cda7a520

第18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展上,符其荣向外国客商介绍东方黎锦。受访者供图

除了黎锦,东方还有众多非遗技艺在历史中闪耀。江边乡白查村的黎族小伙符打因作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市级传承人,随国家级传承人符那庆学艺,并将此技艺带入大学,吸引青年关注。

而东方琉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敬珍则是将黎陶体验带到青年夜校,让更多的年轻人将对非遗的热爱汇于指尖,为黎陶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88b4e9c54ae86f1afdf39408b4a0cc27

符那庆、符打因等人在海南师范大学搭建船型屋。受访者供图


97ae626f2df5dde6a3f7a479ad7bb66a

东方青年夜校的学生在体验黎陶制作。

无论是以非遗为核心返乡开创事业,还是参与青年夜校的非遗体验课程,东方的年轻人正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和保护、传承东方非遗。当文化自觉成为新生代的普遍共识,优秀传统文化观开始不断深入人心,非遗经由年轻传承者开枝散叶,正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