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该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12月,该项目成功转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向公众展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保护成果,2024年12月28日-29日,乐东县文化馆选派4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加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联合主办的“黎华锦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成就展”活动,活态展演黎锦的纺、染、织、绣技艺。
展厅内,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韦花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丹、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容春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花等4人在现场分别向游客展演黎锦的纺、染、织、绣四大技艺。
在纺线环节,韦花爱展现出了高度娴熟的手法,那纤细的丝线在她手中有序地缠绕、汇聚,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古老的技艺记忆,默默诉说着往昔岁月里黎族人民传承此项技艺的漫长故事。
在染色阶段,黎族人民通常会选取大自然中的天然材料来制作染料,比如从植物中提取色素。染料与织物巧妙融合,晕染出极具民族特色的色彩,其绚丽且神秘的视觉效果,彰显出了黎族传统染色工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内涵。
织布过程更是令人赞叹不已,容春瑜双手在经纬之间灵动穿梭,有条不紊地操作着,随后,一块精美的黎锦便逐渐成形,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黎族人民在织布技艺上的高超造诣以及对工艺细节的严格把控。
刺绣环节则是如同给黎锦披上了一层华丽且饱含寓意的外衣,符秀花一针一线精心绣制出的精美图案,不仅体现了她精湛的刺绣技艺,更蕴含着黎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凝聚着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
除此之外,传承人们还为前来参观的群众展示了极具韵味的黎族民歌表演。传承人们以传统劳作的方式,一边唱着悠扬婉转、饱含民族风情的黎歌,一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纺织劳作。如此生动的画面,真实且全面地呈现出了黎族人民日常的劳作生活场景,也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了黎族人民在辛勤劳作过程中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下一步,乐东县文化馆将全力以赴推动包括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在内的非遗项目保护与发展工作迈向新台阶,为我国非遗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乐东县的独特力量,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热门信息
2022-10-27 19:06:03
2022-02-17 17:16:24
2022-01-11 09:37:12
2023-09-04 10:04:03
2023-09-19 21:01:38
2023-02-03 20:03:57
2023-01-05 19:42:12
2024-01-17 14:57:20
2021-09-22 10:47:38
2022-04-02 15:15: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