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持续优化升级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 为发展提供保障_定安_市县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定安持续优化升级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 为发展提供保障
栏目:工作动态 来源:海南日报 稿件作者:李豌 发布时间:2025-02-28 点击数:0

在定安塔岭工业园企业百迈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迈科)中,有一支“研发天团”。多年来,这支队伍持续自主创新,研发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等多款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们去年底刚获批成立定安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团队已有4名博士人才,一同深耕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近日,百迈科总经理、海南省C类领军人才杨顶建对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说,截至目前,该企业已拥有14项发明专利。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2月初,海南新春第一会暨海南省人才大会提出,要广聚四方之才,为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定安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引为先,以育为要,以用为本,不断提高服务精准度和专业度,持续优化升级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有力推动人力资源集聚力进一步增强,为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定安县人才招聘会现场。通讯员 毛景慧 摄

优化政策拓展渠道引优才

近3年,是定安县翰林镇实验小学改换新颜的3年。其间,这所乡村学校从全县小升初质量监测同类评比倒数第一,到质量监测排名逐年上升至全县中游,再到去年成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成员学校,被列入“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成为省内少见的加入该学会的乡村学校。

变化与于艳霞的到来分不开。2021年,因为定安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好校长好教师,曾是内蒙古一所中学副校长的于艳霞,跨越数千公里,来到定安,成为翰林镇实验小学校长,从零起步,“重建”这所乡村学校。

“定安既给我具有竞争力的补贴,提供人才住房,解决孩子上学问题,也让我主管一所乡村学校,给了我实现教育理想的新平台。”近日,于艳霞告诉记者。

定安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定安大力实施“好校长好老师”引进工程,陆续为农村小学引进好校长2名、好教师5名。同时,坚持以基础教育需求为导向,不断汲取优秀高校毕业生资源,仅2024年就引才160余名。

这是定安持续优化引才政策、拓展引才渠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定安广泛发动各类企业携优质岗位赴深圳、郑州、长沙等省外城市参加各类招才引智活动,积极“走出去”抢人才。仅2024年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600余人,超额完成省定引才任务。截至目前,定安累计认定海南自贸港高层次人才407名。

除使用招聘等传统方式引才外,以定安县卫健委为例,还通过“订单”方式积极申报省级引才计划岗位,为定安医疗卫生系统引进更多急需紧缺人才。此外,针对定安塔岭工业园和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定安还探索推行“一企一策”“乡村振兴合伙人”等举措,有针对性地聚集更多优质人才资源。

持有多个高级资格证的“定安护工”蔡彩梅(左)向新入行的王首英(右)讲解母婴护理课程。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育英才

从一名普通的乡镇茶饮店经营者,到成为咖啡竞赛金奖获得者、咖啡师高级职业技能证书持有者,再到关注定安咖啡全产业链发展,主动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咖啡10亩……这两年,定安县龙门镇龙门客赞咖啡馆负责人朱国义的生活,发生了鲜明变化。

转折发生在2023年。随着定安“乡咖”产业的快速发展,定安县就业服务中心打造“定安大咖”劳务品牌,面向全县谋划开展咖啡职业技能培训班,为“乡咖”产业储备更多技能人才。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朱国义参加了镇里举办的培训班,获得咖啡师初级职业技能证书,自此走上职业道路。

定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秦婕介绍,近年来,定安把劳务品牌打造作为技能人才提升的重要抓手,培育“定安护工”“定安厨师”“定安粽娘”“定安建工”“定安大咖”5个特色劳务品牌。截至目前,定安特色劳务品牌人才库已培育并储备上万人,其中包含中高级技能人才418人。

如今,在定安县,各部门因地制宜,针对本地人才和各行各业需要,逐步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育机制。同时,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带头作用,如发挥南海“乡土人才”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各镇乡村人才驿站围绕“三农”主题,开展多场乡村人才交流培训活动,为乡村人才培育注入更多动能。

“去年起,我们还设立首批高层次人才工作室,持续推动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定安县委人才发展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县已有由海南大学塔岭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卫军带头的椰子加工高层次人才工作室等5个工作室,涵盖椰子加工、琼剧艺术、中学生物、小学英语、汽车维修等不同领域。

朱国义正在参加咖啡师竞赛。通讯员 程守满 摄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用好才

对定安县夕阳红“候鸟”人才工作站登记“候鸟”人才、河北省邢台学院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张亚蜀来说,每年到定安过冬,正是一年忙碌之时。

“每年都要走进中小学进行党的政策、爱国主义教育宣讲,也要带领多个‘候鸟’艺术团体编排文艺演出,丰富‘候鸟’人才和定安本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68岁的张亚蜀说。

这样的故事,在定安县夕阳红“候鸟”人才工作站还有许多。

定安县夕阳红“候鸟”人才工作站一方面打造“候鸟”人才党支部,引导带动更多“候鸟”人才发挥余热;另一方面借助定安县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平台,联动“候鸟”群体和本地居民,在定安县创新打造居家互助养老模式。

定安县夕阳红“候鸟”人才工作站负责人付子云介绍,该工作站根据人才情况,分类统计,建立人才资源库,打造学雷锋慈善服务队等50多支队伍,推动“候鸟”人才发挥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等,2021年,该工作站获评省级优秀站点。

近年来,定安研究支持重点事业单位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陆续推动打造夕阳红及中铁诺德丽湖半岛2个“候鸟”人才工作站,累计登记1051名“候鸟”人才信息,带动全县更广大“候鸟”群体助力定安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定安还以乡镇为主阵地,在全县1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挂牌设立乡村人才驿站,有效整合乡村人才资源,初步建立了771人的乡村人才信息库。

定安县委人才发展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定安还深化科教界“帽子”治理工作,组织教育、卫生、人社、财政等部门开展全面自查,并对存在问题逐项进行整改,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和用人主体更好发挥人才效用,进一步扫清障碍。

2024定安大咖端午竞技咖啡师竞赛现场。通讯员 程守满 摄

做精服务留人更“留心”

“去年底,我们企业成功获批定安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县里还专门上门了解后续发展需求,得知我们需要经费支持,就为我们争取到20万元支持博士后工作站的打造和招生工作。”近日,百迈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提及了背后的一件暖心事。

用心施策、用情留才。近年来,定安从提高服务精准度出发,常态化开展“走企访才”“我陪群众走流程”等活动,为人才提供政策解读、协调联络、帮办代办等“店小二”服务。

“在人才招引进来后,我们常态化进企业、进单位、进机构,了解需求,响应诉求,有针对性地及时化解各类人才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定安县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仅2024年,上门走访及集中开展人才需求协调会25次,收集并解决保障性住房需求、租房补贴申报程序优化等诉求38个。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度和覆盖度,近年来,定安还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并持续升级扩容,聚合定安县内旅文、餐饮、酒店住宿、金融、汽车保养等多领域社会优质资源,为持有“天涯英才卡”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综合服务保障。截至目前,该联盟共有28家会员单位。

这些人才举措是定安以高标准高质量服务打造优质人才生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定安还持续提升服务的专业度和便利度。在专业度方面,加强与省内其他市县人才工作者的交流学习,从思想、理论层面为人才工作者“充电”“赋能”。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职称评审等新出台政策解读会,不断提升人才工作者业务水平。在便利度方面,推行人才服务“周末不打烊”,升级人才服务窗口硬件,建设人才服务“单一窗口”。2024年,定安人才窗口累计完成办件666个,服务人才办理事项438人次,其中受理引进人才住房补贴申办事项394个,发放住房补贴237.125万元。

此外,定安还加大人才表彰奖励力度。陆续开展两届定安县优秀人才评选奖励活动,累计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优秀技能人才、优秀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优秀民间艺人等定安优秀人才32名,不断激励优秀人才。还联动本地媒体,开设“定安人才巡礼”专栏,深入发掘和报道优秀人才奖获奖人员先进事迹,陆续推送优秀人才风采专题片,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