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育种基础研究青年专项”农作物方向学术交流会在崖州湾召开_三亚崖州湾科技城_重点园区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生物育种基础研究青年专项”农作物方向学术交流会在崖州湾召开
栏目: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来源: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19 点击数:0

为促进生物育种领域青年科研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农作物基础研究创新,3月14日至15日,由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办,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简称耐盐碱水稻国创中心)等单位承办的“生物育种基础研究青年专项”农作物方向学术交流会在崖州湾召开。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耐盐碱水稻国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钱前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农学与食品科学处处长李兴峰主持会议,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李家洋院士到会致辞,耐盐碱水稻国创中心主任唐文帮,青年科研人员刘慧敏、潘孝武等领域相关专家代表、青年学者参加会议。 

图片

研讨交流会会场。

会议聚焦农作物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展开研讨,张献龙院士、黄三文院士、李召虎教授等14位专家围绕作物育种基础研究,报告各领域进展及发展思考。2023-2024年承担“生物育种基础研究青年专项”的32位青年学者分别汇报了研究进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与会人员围绕相关研究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耐盐碱水稻国创中心科研人员刘慧敏作《水稻耐冷基因CTK1分子调控机制与育种利用研究》报告,以“水稻耐冷响应和产量形成平衡机制”为切入点,通过种质资源挖掘耐低温稳产新基因,构建遗传调控网络,鉴定耐冷稳产优异等位模块,创制耐冷、耐逆、耐盐、稳产新材料。

图片

耐盐碱水稻国创中心刘慧敏作进展汇报。

青年科研人员潘孝武报告《野生稻苗期耐冷种质资源挖掘及其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利用野生稻资源改良早籼稻耐冷性的研究思路,构建苗期耐冷鉴定技术体系,克隆野生稻耐冷基因并开发功能标记,利用携带耐冷基因的野生稻渗入系与早籼稻品种杂交,创制强耐冷、耐盐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新种质。

图片

耐盐碱水稻国创中心潘孝武作进展汇报。

钱前院士在交流中指出,青年学者是未来农业变革的“种子力量”,通过搭建青年科研精英交流平台,汇聚生物育种领域专家,赋能青年科研者并推动学科交叉。希望青年科研人员认真领会专家建议,强化责任意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生产实际,解决生物育种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

此次“生物育种基础研究青年专项”学术交流会通过学科交叉和思维碰撞,给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耐盐碱水稻科研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