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品种智造、AI育种、应用DeepSeek加速育种科研、智慧育种研究与应用……正在三亚举行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种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围绕AI育种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共探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记者 沙晓峰 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今,从加大种业振兴、提升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到实施农业装备补短板行动,新质生产力正在推动传统农业创新升级,让传统的“靠天种田”变为现在的“靠科技种田”。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生物技术、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当前,全球种业正迎来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征的育种4.0时代。南繁硅谷作为我国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在制种育种等技术创新方面承载着赶超世界的使命和任务。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种业创新注入新动力,提出新要求,提出新任务。”农业农村部种业专家咨询组组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指出,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瞄准世界科学竞争前沿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加快突破种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指出,育种历经驯化育种、遗传育种、分子育种、设计育种等阶段后,将进入智能品种的智能培育时代。智能品种以自主应对环境变化为核心特征,依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培育出能够实现最优化的动态调整株型,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实现增产增质、减投减损的作物品种。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记者 沙晓峰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认为,借助智慧育种推动种业创新,是实现产业振兴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路径,南繁硅谷建设已构建起产业设备完备的种业产业链,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等平台为核心驱动力,大力推进智慧育种发展。目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汇聚大批人才,不仅涵盖生物育种领域的专业人才,还与各大高校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合作,构建了坚实的年轻人才储备体系,整个科技城已初步形成系统化、工程化以及半智能化的育种发展态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李新海表示,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加大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力度,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加快产业化应用,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做强做大中国种业品牌。”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国权建议,强化科技投入,抢占种业创新高地;强化金融赋能,助力打造领军企业;强化国际合作,提升中国种子影响力。
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田冰川表示,种业未来发展方向在于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实现多维度的基因型和表型数据整合。这种深度融合将为种业带来重大变革,使基因型、表型和环境互作有机融入数据采集、决策分析、预测等环节,并在品种选育、繁育推广中得以实际应用。在此进程中,人工智能将加速种业技术的变革与创新。
下一条:南繁“智”变 引领“慧”育种
热门信息
2022-10-27 19:06:03
2022-02-17 17:16:24
2022-01-11 09:37:12
2023-09-04 10:04:03
2023-09-19 21:01:38
2023-02-03 20:03:57
2023-01-05 19:42:12
2024-01-17 14:57:20
2021-09-22 10:47:38
2022-04-02 15:15: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