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培育“海南名匠”_省级动态_工作动态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弘扬工匠精神 培育“海南名匠”
栏目:省级动态 来源:海口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23 点击数:0

海南自贸港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将海南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这一背景下,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海南名匠”,有助于夯实人才基础,提升海南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分析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探索工匠型人才以及“海南名匠”的培养路径。

一、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不仅是对精湛技艺的追求,更是对品质、创新和责任的坚守。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工匠型人才较为短缺,海南自贸港建设涵盖多个行业和领域,新兴产业和项目大量涌现,对工匠型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工匠精神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主导产业需要不断补链延链、优化升级,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精湛技艺、创新能力和高度责任感。

从高校培养来看,以海南大学为例,该校涉及农业的学科如作物学、植保等相关学科都在积极培育本地工匠型人才。从具体行业来看,以旅游业为例,近年来海南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旅游服务人才。再如高新技术产业,海南聚焦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需要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人才。因此,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型人才,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整体水平,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从而提升海南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培养工匠型人才、培育“海南名匠”的路径

培养工匠型人才,培育“海南名匠”,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各行各业对工匠型人才的具体需求和技能要求。通过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为工匠型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和正确方向。

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政府应制定专门的政策文件,明确工匠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任务、措施。政策文件应涵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并对现有与工匠型人才培养相关的政策进行梳理和评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人才培养项目;优化人才成长成才环境,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确保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政府应设立工匠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专项基金应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对参与工匠型人才培养的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提供经费补贴,降低其培养成本。对优秀工匠型人才和团队给予奖励和资助,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要建立多元化的培养体系。其中包括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职业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技能培训应针对具体行业和企业需求,开展定制化培训;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要建立合作机制。政府应积极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鼓励和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前沿技术和工艺。

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其中包括设立工匠型人才奖励基金、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工匠型人才培养事业,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要弘扬工匠精神和文化。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和重要意义;举办各类工匠型人才评选和表彰活动,树立典型示范和榜样引领;加强工匠型人才的文化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政府应积极推动与海外知名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工匠型人才培养理念和技术;鼓励工匠型人才积极参加国际比赛和交流活动,拓宽国际视野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工匠型人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才华和魅力。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海南名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未来,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深入,“海南名匠”必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独特的技艺优势和文化魅力,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和资本关注海南、投资海南,成为推动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