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钳工周皓:
发扬工匠精神
把岗位工作做到极致
中国科学院深海所钳工周皓(右)与同事一起研究改进设备。 本报记者 武威 摄
发布时间:2018-01-16来源:海南日报
■本报记者袁宇
“皓哥,我想改造一下机械头的部分,帮忙看看给个建议呗!”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工程技术部的叶延英来到周皓的工作间请求帮忙。周皓二话不说和叶延英一起研究起改进设备的办法。
周皓是深海所唯一的钳工,也是深海所里公认的“技术担当”。“我的工作主要是深海科研装备的加工、制造和维修。”周皓说,根据设计需要对一些装备的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调试,有些需要反复测试。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党的十九大后这段时间,一方面在工作,同时参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周皓笑着说。
在宣讲十九大精神时,周皓最喜欢说的就是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体现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这里面的‘蛟龙’就是我们所里‘深海勇士’的‘大哥’哩!”
“深海勇士”的全称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能够在水下几千米的深海区域进行作业,且其关键部件九成以上国产化,被视为承上启下的又一深海利器。周皓说,技术团队正在准备“深海勇士”的下一次深海科考。
出海科考时,有的装备零部件在市场上是买不到的。为此,周皓要加班加点制作,有时候甚至要连续熬通宵。在同事眼中,周皓就是不舍昼夜的“拼命三郎”。
在一次出海科考时,国产万米级水下通用运载平台——“万泉号”运载着陆器上的一个小零件出现了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为了不影响科考进度,设备故障后必须在船上即时修复。
“但是当时船上没有相关设备,最后只能用手工打磨的方式来制作零件。”周皓说,海上的风浪很大,一个小小的零件最后经过近40个小时的努力才完工。
科考结束后,周皓回到基地便着手对“万泉号”上的相关零件进行改良。
“皓哥是我们大家的学习榜样。”叶延英透露,周皓除了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也乐于帮助同事。“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感染了我们整个团队。”
“在万米深海里,像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要承受1000多公斤的压力,这对设备的要求极高,对整个团队都是一种考验。”周皓说,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是我们永无止境的追求。
(本报三亚1月15日电)
上一条:姜宏
下一条:杨小波
热门信息
2022-10-27 19:06:03
2022-02-17 17:16:24
2022-01-11 09:37:12
2023-09-04 10:04:03
2023-09-19 21:01:38
2023-02-03 20:03:57
2023-01-05 19:42:12
2024-01-17 14:57:20
2021-09-22 10:47:38
2022-04-02 15:15: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