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南引入绵绵不绝的“人才红利”_言论视角_政策解读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为海南引入绵绵不绝的“人才红利”
栏目:言论视角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02-24 15:33:47 点击数:0

本报观察员 袁锋

省委、省政府对于人才需求的状况是明了的,对于改善人才环境的路径也是清晰的,突出打造人才环境,可谓抓住了解决海南发展当务之急的“牛鼻子”,必将对人才培养引进产生催化效果。

“打造引才聚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环境”“发展工科高职教育为海南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快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与储备”“各市县与全国46所‘名校’合作办学”……本报观察员发现,今年省两会上,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建议、提案,从场内讨论到场外呼声,人才问题依然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人才建设依然是被屡屡提及的任务之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国家或地区之间,无论是经济竞争、科技竞争还是综合实力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海南发展最缺的是人才”早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但毋庸讳言,我省人才队伍仍然面临从数量到质量都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的窘状。

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其作为重要课题加以研究部署,引导鼓励更多人才更好地融入海南、服务海南,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举措,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观察员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将“打造引才聚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环境”列入了进一步优化海南发展的六种软硬环境之一,并用了不小的篇幅进行安排。人才环境与政务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要素并列,这就说明省委、省政府对于人才需求的状况是明了的,对于改善人才环境的路径也是清晰的,可谓抓住了解决海南发展当务之急的“牛鼻子”,必将对人才培养引进产生催化效果。

这其中,“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完善落实人才政策,开展‘百千万人才工程’‘515人才工程’遴选,积极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基层急需技能人才”涉及到顶层设计,从战略与宏观政策、人才工程等方面做出安排。“做好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安排,开辟人才自由流动组合的绿色通道。摸清底数、建立平台、供需对接,充分发挥‘候鸟’人才作用。”从鼓励人才流动入手,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高校、职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展‘一站式’人才服务,切实解决人才户籍迁移、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则是从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入手,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人才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循着这张“路线图”,2017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就有了定盘星,有望大丰收。

实践证明,我们有了振奋人心的宏图愿景,有了切实可行的人才顶层设计,还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实干家,需要具备过硬素质、能够爱岗敬业的工程师、设计师、技术工人等。再美妙的愿景,再宏伟的构思,还是要各类人才去一步步落实,一点点成型。省长刘赐贵在本次省两会上表示,目前海南在离岛免税、医疗旅游先行区等方面拥有很多国家政策支持,但利用不到位成为制约因素。观察员感到,要将国家政策利用到位,拥有相应领域的人才是一个关键因素,只能依靠这些人才创新发展,利用好国家政策,带动国际化水平提升。

培育引进人才,不能大水漫灌,无的放矢,本次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强调了人才的细分领域培养。如李渝凤委员建议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目标,加快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与储备;杨秀英委员建议精准对接我省正加快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渔业、海洋油气等新型产业,强化工科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观察员感到,代表、委员对于人才工作建议的“精准化”,既预示了人才建设的提质升级,也符合了我省人才发展走向全面开花的大方向。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要让各类人才留得住、用得好,使海南成为人才荟萃的创新之岛,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更加宽广的胸怀,给予细致入微的关怀与关注,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大胆创新,因人施策,落细落实。相信随着我省人才工作举措的积极落地,大批“凤凰”将发挥各自专长与活力,为海南创造出绵绵不绝的“人才红利”。

(本报海口2月23日讯)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