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飞海南_候鸟经济_候鸟人才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候鸟”飞海南
栏目:候鸟经济 来源:邮来友往 作者:张少中 摄影 / 黎伟宇 孙阁 发布时间:2017-08-16 点击数:0
“海南候鸟”,是随着海南旅游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新出现的一种旅游群体,主要以老人为主。每到冬天,这些天南地北的老人及其家人,就从寒冷的北方,乘飞机、火车或拼车抵达海口、三亚,在海南岛这个温暖如春、空气宜人的地方,过冬休闲,等来年春夏之交再返回原住地或其他易于养老养生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候鸟”老人,也叫“海南候鸟”。

  2014 年 11 月 29 日 晚,身居海口的笔者专程赶赴三亚同时接待了分别来自青海和安徽的“特殊”客 人。之所以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都是我没见过面的“熟人”,准确地说都是我朋友或同行的父母。他们是不约而同来三亚过冬的。他们的子女在网上给他们定好了公寓,送上飞机,委托笔者在这里接机并帮着安顿一下。

  与这些特殊的“熟人”不约而同在冬天来到海南的老人很多,海南省旅游委的朋友告诉笔者,预计从 2014 年 11 月开始,全国各地到海南过冬的老人将突破 136 万人。“寒潮来临前,我们已经飞到海口了,准备明年油菜花开的时候再回皖南。”来自皖南黟县的汪老伯说这话时,入冬第一场寒流正在影响我国北方。

  每年的入冬前夕,各地的老人会从四面八方飞来琼岛,开始他们长达半年的“候鸟”生活。

  椰林别墅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王健生清楚地记得,2003 年非典过后,“候鸟”老人冬“飞”海南渐成一景。那时,敏感的旅行社立马嗅出了商机,相机推出了“候鸟”老人海南温泉度 假游、“猫冬养老”游、“天然氧吧”游、“长寿观光”游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观念的改变以及谈霾色变的舆论氛围,“候鸟”飞海南现象渐蔚大观, 2003 年上岛老人不足 4 万,到了2013 年,“候鸟”老人已近百万。

  “海南的气候和环境不错,那个地方适宜生存,特别适合冬季避寒。”不久前,汪老伯的儿子汪先生在海口买了一套房子,随后就将老人送到海口过冬。“春节时,我和朋友还准备一起到海口去过年。其他的时候房子可以委托中介机构打理,既投资又能给父母避寒,一举两得。”汪先生说此话时不无得意。

  在连续十年的全国 31 个省会级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海口稳居第一。海南的“九大魅力”:空气、大海、阳光、沙滩、椰林、水果、海鲜、温泉、民俗、长寿,让“候鸟”族倾倒。除了海口、三亚外,东线的文昌、琼海、万宁,中部的五指山、定安、保亭,西线的澄迈、琼中、乐东,也成为“候鸟”老人们向往的地方。

  渔港之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候鸟”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到海南亲戚朋友家过冬,有的是子女几年前就在当地买好了投资养老房,平时出租,到了冬天收回房子让老人入住两三个月,还有的是在当地挑选口碑较好的养老机构。

  冬去春来,“候鸟”又开始计划北飞避暑,或青岛、威海,或东北的某个城市……

  你想听俄罗斯民族风情的乐曲、英伦格调的小调、美国蓝调吗? 如今,不需要大费周章地去音乐厅或者歌剧院就能免费聆听,一群“候鸟”老人凭借着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在三亚《南岛晚报》一群新闻人的热情撮合下,组建了一支“天涯候鸟演出大篷车”交响乐队,每周3 天在三亚海月广场演奏。

  据乐队队长王柱英介绍,这支乐队的成员都是“候鸟”老人,平均年龄65 岁左右,乐队有20 名成员。王柱英告诉记者,他来自哈尔滨,14岁就开始吹单簧管,今年82 岁,尽管是非职业人士,但是70 年的“文艺生涯”,使自己对各种乐器信手拈来,技艺也算“炉火纯青”,绝对算是专业人士了。

  不久前,《南岛晚报》“天涯候鸟演出大篷车”在三亚海月广场的首场演出,有上万“候鸟”和市民观看。随后,“大篷车”又开进保亭,给保亭两千余观众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道出了一个真理:只要心中安宁,身边有爱,精神上有追求,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也都如同在家乡一样。

  三亚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最精华的部分,也是“候鸟”们最向往的聚居地。面对着每年猛然增加的“候鸟”老人,三亚正在不断完善着有针对性的服务。

  一度偏僻的三亚城中村,因房租相对较低,如今成了“候鸟”老人选择的“香饽饽”。今年年初,鹿回头广场通向鹿回头半岛的南边海路实现硬化改造,使南边海路榆港社区、南海社区,出行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变。社区里的居民陆续盖起来的新房,当下都成了“候鸟”老人的租房首选。全国各地老人来海南,助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海南省政协委员邢增仪说,“候鸟族”中不少是医学、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专家,但是欠缺公共平台,导致他们的智力资源没有利用。还有就是海南省的一些所谓房地产“新政”,也让“候鸟”们困惑。

  2014 年6 月23 日, 众多购房者期盼已久的海口“购房落户”政策具体办理程序,终于由海口市住建局公布。来自内蒙古的徐女士24 日一大早便从琼海赶来海口市住建局市场处进行咨询,结果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这个政策规定:入户人员必须为本省户籍的购房者,以及户籍在本省的配偶、共同生活居住的父母(含配偶父母)和符合计划生育的未婚子女。而徐女士和老伴都是内蒙古人,儿子媳妇生完孩子就到国外留学打拼了。四年前儿子在琼海万泉河边给他们买了一个小套,他们带着孙子就来海南了。眼看着孙子就要上小学了,如回内蒙古,徐女士的老伴有支气管炎病受不了,而不回去,孙子入不了学……

  最让“候鸟”和社会舆论诟病的还是三亚市停建80 平方米以下小户型政策。2014 年4 月3 日出台的《加强三亚市商品房户型管理的决定》指出,从4 月起,三亚将不再建设8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主要建设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大户型别墅与洋房。这样的“新政”同时也意味着,用100 万元在三亚买房的时代即将终结。

  三亚市规划局建设规划科科长何大哲在电话中对记者解释这项“新政”出台的缘由。他说,三亚市停建80 平方米以下小户型的原因是由于该市现售的商品性住宅以度假型产品为主,八成以上被岛外居民购买,用于投资、养老以及旅游等。三亚房地产开发商均以开发50 平方米至70 平方米之间的户型为主。岛外购房者对小户型情有独钟,导致三亚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配套的医院、教育、交通、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难以跟上人口激增带来的需求,为三亚的城市管理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三亚未来新建的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双限制房和拆迁安置房这五类保障性住房,不受此次出台的新规限制。

  三亚市停建80 平方米以下小户型政策的出台,小户型酒店式公寓、产权酒店又成为“候鸟”老人的新宠。来自东北的叶先生和焦女士夫妇,退休后打算在三亚买房养老。经过一番比较之后,两人决定购买一套酒店公寓。叶先生和焦女士夫妇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有八千多元,冬季在三亚的居住时间大概五个月,夏天公寓交给酒店管理经营,半年下来也有上万元的收入,基本可以抵消冬季在三亚的生活成本。

  酒店公寓、产权式酒店作为分时度假的投资产品类型,在中国从三亚起源,目前又在三亚火热发展当中,三亚房地产结构的转型正好为这类型的经营性地产带来了发展机遇。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