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_言论视角_政策解读_海南自贸港人才工作网
多维度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
栏目:言论视角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1-08-13 09:58:48 点击数:0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任务目标的完成,意味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深入探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调动各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吸引人才,尤其要吸引支持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


领导干部强化引导做好宣讲。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必须灵活运用政策开展工作,既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又做好政策的宣传教育。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以来,党和国家相继发布了多个文件。领导干部是乡村振兴事业的领导者,既要提升政治素养,做到熟悉政策、遵守政策并自觉遵循政策办事,还要重视政策的宣传工作。只有把政策宣传工作做好,把政策讲全、讲明、讲透了,老百姓心里才踏实,才会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领导干部开展政策宣讲,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具体乡村建设工作,自觉将乡村建设实际行动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其次要把握有利时机,在新政策出台或是深入基层一线时,及时开展政策宣传。再次是丰富宣传方式,不能局限于下发文件、口头讲解,还要采用多种形式、借助不同载体,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涉及利益最直接的信息讲清楚。最后要注重宣传效应,引导人民群众把对政策的支持和拥护转化为实际行动,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


专家学者产学研究提质增效。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乡村产业发展了,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才有了依托。专家学者是乡村产业兴旺的智力支持,他们可以利用知识专长,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领军品牌,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专家学者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一是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从乡村振兴主体、内容、方法、平台的创设等角度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就如何壮大乡村产业、带领群众致富、释放改革红利提出新视角、新设想;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健全技术骨干、创业典型、乡贤智者传帮带的激励机制等,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是着力推动乡村三产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农业农村资源新价值,培育农村产业新业态,承接农业发展新载体,推动农村产业有机融合及要素跨界配置,让乡村三产在融合发展中同步推进、同步升级。


科技人员农技指导精准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基层农技工作者上接专家、下连农户,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桥梁。他们凭借自身的技术专长,常年游走于田间地头,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是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当前,乡村振兴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技工作者在解决农民的问题与困惑,农耕技术指导、推广与创新,农业高产高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因而必须进一步调动农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打好“农技服务牌”。一是更新专业知识,农技工作者的技术知识应紧跟乡村发展需求,满足农民发展需要。二是创新技术服务方式,例如通过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帮助农民掌握最新生产技能;依靠整合技术推广模式将分散的农民连接起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三是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农技工作者在走出去进行科技成果交流与推广时,要千方百计增加科技含量,在引进实用技术时注重科普阵地建设,将日常技术指导与乡村具体农事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农民科学耕种水平。


乡贤能人示范带动汇聚力量。乡村发展,关键在人,乡贤能人是最接地气的人才资源之一。乡贤能人深受当地民众尊重,他们或是乡村经济发展的示范者,拥有普通村民不具备的经济和智力资本;或是乡村思想的传播者、舆论的引导者,凭借德行和名望,积极推动乡村“三治合一”,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扮演“智库”角色;或是乡村文化的塑造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经过岁月积淀深深影响着一个地方的风气。总之,乡贤能人凭借自身能力、品行及影响的优势,成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力量。发挥乡贤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一要引贤能,通过搭建平台,引领乡贤能人集聚。比如成立协会、建立机构、设置驿站,为其开展工作营造温馨的港湾;二要育贤能,采用扶持、激励、教育培训等方式培育乡贤能人,可探索实施政策奖补、典型示范、名誉授衔、选贤入库等举措;三是颂贤能,通过宣传乡贤能人事迹,教育引导更多的人向贤能学习;四是大力发展新时代乡贤文化,持续为乡村振兴汇聚力量。


【作者为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大学教师。本文系2020年度海南省马工程专项课题“建设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2020HNMGC06)阶段性成果】


二维码
手机扫码浏览收藏

TOP